加強專業技術訓練,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第二期制革工藝實踐學習班勝利結束
8月8日,我國著名皮革專家、國家制革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王全杰專門為碩士研究生舉辦的第二期全國研究生制革工藝實踐學習班在文登市森鹿制革有限公司隆重結束,學習班從7月8日開學,歷時32天。
這次學習班的起因于去年5月在陜西科技大學召開的中國皮革協會科技委員會第2次會議,會上許多企業和高校反映,近幾年來皮革高等教育在“厚基礎寬專業”的口號下出現了輕專業、輕實踐的傾向,許多畢業生學了四年皮革竟辨認不清皮革品種;還有些研究生,碩士學位到手仍不會獨立制革,“學皮革的不會做皮”已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由于專業基礎不牢靠,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后改行它業,既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又造成行業的人才流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改善皮革行業科技后繼人才狀況,王全杰自籌資金專門為研究生開辦了增強動手能力的制革工藝實踐學習班。去年7月研究生制革工藝實踐學習班在青島制革廠成功舉行,通過一個月的學習,學員們動手能力明顯提高,理論得以聯系實踐,對制革興趣明顯加強,跟工人們相處極為融洽。
研究生的技術提高和思想的轉變大大鼓舞了王全杰,原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的他,頓時增強了信心,一發不可收拾。青島學習班一結束他就開始了下一屆學習班的籌備,于是2005年7月第二屆學習班在文登市制革廠又開始了。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這期學習班仍然只招收了12個學員。
王全杰為學習班提出的指導方針是“學會吃苦,學會與工人相結合,提高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員們住在職工宿舍,吃在職工食堂,白天和工人一起在車間勞動,晚上聚在一起聽老師講課、討論工藝問題。為了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增強感性認識,除了王全杰本人講課以外,還特別從車間各工段聘請了5位各具特長的工程師和技師充當導師,結合實踐講解工藝理論。由于學習班的周密安排,學員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完成了從生皮到成革二個循環的工藝實踐,并基本可自己獨立設計工藝方案,獨立完成制革過程。
為了減輕學員經濟負擔,王全杰采取了“全免費”的政策,即吃飯、住宿、材料費、實驗費統統由學習班支出,學員只要保證好好學習就行,這一政策對于囊中羞澀的研究生來說無疑如雪中送炭。當得悉有的學員因家庭困難拿不出往返路費時,王全杰又分別發給了路費補貼,幫助他們獲得同等的學習機會。
經過30多天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第二期學習班于8月8日勝利結業。在簡單而隆重的結業儀式上,學員們個個激動萬分,紛紛向導師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們說,工科學生就是要培養動手能力,真刀實槍干一個月,比紙上談兵比畫半年收獲都大,這一個月對終生都是有益的。皮革協會也發來賀電,代表行業對王全杰和文登森鹿制革有限公司表示感謝,對學員們給予了鼓勵并提出了殷切期望。
據悉,專門為研究生辦這樣的學習班在我國皮革行業甚至其他行業還是第一次。這兩期學習班在全國皮革行業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徐永先生指出,這樣的學習班對整個行業的人才培養具有警示和指導意義;《中國皮革信息》等專業報刊跟蹤報道了學習班的消息,并以“互動-我說-拯救皮革”為題開辟專欄對該學習班的意義展開討論。另據悉,王全杰教授曾表示若財力和精力允許明年暑假他還要再辦一期。也有的業內人士不以為然,認為輕視實踐、動手能力差、不能吃苦、不愿與工農相結合是目前工科教育的普遍傾向,已經是社會問題,不能靠個人出錢出力來解決,王全杰的學習班不過是杯水車薪、揚湯止沸。
柳玉兵電話:0535-6710707手機:13589897414郵編:264003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迎春大街133號B-509